我想很多牙醫師應該都有碰過假牙已經幫病人裝上了,費用卻收不回來的呆帳問題;或是病人矯正快做好了,人卻消失不見,所以一筆尾款也就隨風而逝。


    氣歸氣,但會去設法討回的人其實不多,而真的能討到的更是少之又少。


    這樣的情況我當然也遇過,我總是一笑置之。病人如果真的要誆我,我根本防不勝防,而事實上如果為了這不算多的金額要去催討(不論是走法律或非法律的方式),不但曠日費時,有可能到頭來不但討不到,還得付出更多的成本。這也就是為什麼絕大多數的醫師會選擇悶聲不吭,摸摸鼻子自認倒楣。


    一直以來,我們總被教育:吃虧就是佔便宜。


於是,當我們遇到被人欺騙、被人倒帳的事,很容易就在心裡浮出一個聲音:原諒他吧,他應該不是故意的,他應該是遇到了什麼困難,他可能只是暫時不方便,以後應該會償還我的。


如果事與願違,我們就會告訴自己:算了,施比受更有福,我能夠被他騙,表示我過的比他好,至少這點還值得慶幸。


還有的更宿命,會認為自己一定是上輩子欠了他,所以這輩子要來還債;果報不爽,如果自己沒欠他,他也終將以某種形式在某個時空還給自己。


我想很多人會把這些想法視為阿Q,認為這樣太消極,但我必須坦白說,這也是一種自我釋放的過程,如果我們一直陷在憤怒、懊悔、沮喪的漩渦中,其實只是鑽牛角尖,不但於事無補,還可能影響到正常作息。


去年我也遇到一件被朋友詐騙的事。


說是朋友,其實也不過幾面之緣。本來我們有個合作計畫,要出版一本我的專業書,編輯似乎也有照計畫進行,但一段時間之後我就覺得怪怪的,這個自稱是出版社社長的人(我暫且姑隱其名),常常聯絡不到人,連編輯也常常找不到他。


後來到了合約上的出版日期,書也沒出來,我追問後,他竟說因為之前的書款還沒收到,這本書可能要緩一緩。我雖然有點不悅,也只好同意。


又隔了一個月,書還是沒出版,這次他倒先打電話來了,他以疾喘喘的語調向我告急:「林醫師,拜託你一定要幫幫我,現在出版社週轉不過來,能不能跟你調個頭寸?我保證半個月後就還你,你的書也會準時出。」


聽他這麼苦苦哀求,再加上挺文化圈的義氣,我沒怎麼考慮就把錢匯給他了,沒想到錢一匯出,他也就此消聲匿跡。


六萬塊說多不多,說少不少,我或許不會因為少了這筆錢就斷糧斷炊、過不下去,但心裡總是有一股怨氣。尤其自恃夠聰明警覺的我,沒想到會栽在一個出版社社長的手上,怎麼說都很難平復。


也不是沒想過要循法律途徑,但是唸法律的朋友跟我說,你有那個美國時間跑法院嗎?錢還沒要回來就要先付一筆律師費,官司還不知要拖多久,間接也影響到看診心情,怎麼算都是划不來的交易,倒不如把這副精神放在工作上,搞不好不用多久就把這筆錢賺回來了。


這席話實在切中我心,我決定聽從他的建議,讓這個關卡過去。


有時候為了爭一口氣,反而越陷越深、得不償失。轉一個彎看事情,路可以立刻寬敞平坦,怎麼選擇,需要智慧去超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丹提斯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