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怕看醫生,恐懼的理由不一而足,但若真的調查起來,女性可能還是特別怕看婦產科。
很重要的原因,是觸及的部分極私密,而看診的醫師又大多數與自己不同性別,要在一個陌生異性前揭露私處,真的需要極大的勇氣。問題是,看診的醫師或許已經「閱人無數」,司空見慣下早已忘了病人初次就診時會懷抱的憂慮與尷尬。
更糟的是,早年在醫病關係還相當不對等時,情況更惡劣,醫師看診時可能旁邊都沒有護士作陪,在教學醫院更慘,實習醫師在一旁排排站,自己被當成活生生的展示品,連臉都不知該轉向哪一邊。
在那樣封閉的年代,很多女性只能摸摸鼻子自認倒楣,其實心裡非常不舒服;後來就醫權益日漸高張,很多的醫療糾紛因而產生,才讓這樣的狀況有所改善。
不過最近居然有陳情人找上議員,控訴在市立醫院遭到不良的醫療對待,於是在議會殿堂上對兩名檢驗師進行質詢。我當然對醫療人員的疏失也不表認同,但用這樣的方式來「算帳」是否矯枉過正?有沒有新聞炒作之嫌?我其實有不一樣的看法。
兩起控訴一件是檢驗師在幫病患做心電圖時,沒有任何女性護理人員在場,要求該女子自行把上衣拉起並解開內衣,他在胸前貼感應片,進行心電圖檢測。另一件則是檢驗師健檢時,一旁有十幾個男性醫護人員觀看,讓她覺得有被眼睛強暴的感受。
我必須解釋的是,檢驗科有時不比門診診療室,不一定都能配置護士,如果該家醫院的檢驗師剛好又都是男性,這樣的情況真的就很難避免,畢竟等待的病患很多,不可能爲一個人耽誤太長的時間。另外一點,現在很多護理系都開始招收男學生,將來男性南丁格爾勢必越來越多,如果任何關卡都一定要求要女性護理人員在場,或許會越來越困難。
如果這些醫檢人員其實心中並無任何邪念,當他們只是盡好本分做該做的工作,卻必須面對千夫所指的責難,除了對士氣有莫大的打擊,也可能在將來的工作上顯得過度保守而綁手綁腳,在遇上緊急狀況時,會不會反而成為延誤時機的幫兇?這樣對病患究竟是福是禍,有待大家重行檢視。
或許你會說,這些都是「技術性」問題,不能拿來做規避的藉口,其實我也同意,為了不必要的誤解及窘迫,最好都有「保護性」醫護人員在場,這是最理想的狀態;但我也希望每一個病患能略為體恤一下醫療單位人力配置的難處,如果你實在太擔心醫護人員的品德,不妨請一位自己的親友作陪,一來化解緊張、一來監督醫護人員,很多問題就不是問題了。
至於實習醫師在場「觀摩」,我其實提過不少次了,沒有一個醫師是渾然天成的,沒有實習的機會與歷練,不可能有好的醫術;教學醫院既然叫教學,就肩負了訓練的責任,如果病患選擇到這樣的醫院就醫,實在沒有拒絕實習醫師在場的理由,若一味以自己的感受來排拒實習醫師,只是在影響以後病人就醫的品質,如果大家都排斥實習醫師在場,他們沒有了臨床學習的機會,你覺得下一代能放心的接受醫療嗎?
在一片撻伐聲中,或許也該有些逆向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