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ile-page1.jpg到了中年後,有個遮風避雨的棲身之所應該是基本配備了,如果還居無定所或三天兩頭地要搬遷,要安穩過完下半輩子的機會將可能很渺茫。

單身的我雖然有自己的房子,但因父母年事已高,目前還是選擇跟兩老同住,以便照顧。但他們終有一天會從我的生活裡消失,我還是必須做好一人獨居的心理準備。

既然一人獨居,居住的地點應盡量選在生活機能便利之處,像離公車站、捷運站、超市、醫療院所不要太遠的地方。有個長我幾歲的朋友喜歡安靜,找了個僻靜的山區居住,表面上看似遠離塵囂,等一遇上實務狀況就發現事事不便。不管到哪兒都得自己開車,因為根本沒捷運可搭,而公車不是沒有,卻可能一小時才有一班,如果臨時有事要出門,沒車根本寸步難行。

而最近的超商必須走十分鐘才有,超市更要到山下才找得到,讓他大大降低自己做飯的動能。方圓五公里內找不到任何一家診所,讓要看小感冒或牙疼的他吃盡苦頭,更別提是有點規模的醫院了,現在的他身體狀況還好,或許醫療的需求還不大,但再過十年呢?

前段時間去了一趟日月潭玩,沿著南投山區行進,途中我不斷在想,這蒼緲山野林間的人家,生活會有多不便呢?雖然好山好水好空氣,但一覺醒來後的現實問題可不少,偶爾來遊山玩水洗滌心靈是不錯,養老長住我鐵定不要。

浪漫或許是生活的調味品,卻絕不是長治久安的聰明選項。

一個人的住所,清潔舒適絕對比大小來的重要,因為太大的房子不但浪費,打掃起來也是折磨。除非你有太多的東西要放置,否則真的不需超過兩房的房子。至於家具,也是越少越好,可以讓空間感加大,也方便清掃,關於這一點我也很推崇「我決定簡單的生活」一書作者佐佐木典士的主張,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家中擺設。

他是極簡主義的力行者,家中沒有書桌沙發,沒有書櫃衣櫥,連床墊跟電視都省了。雖然對我而言要做到這樣有點難,但我還真的滿欣賞他的概念,整間房子看來清清爽爽、別無長物。我雖做不到這種程度,也必然不想把家裡塞的滿滿,堆滿根本極少用到的非必需品,讓房子變成雜物間。

把添購物限縮到只剩生活必需品,然後花多一點錢來買品質好一點的東西,以品質來凌駕數量,這是我的消費哲學。所以與其花一樣的錢買來整間屋的垃圾,不如省下來買真正需要的好物,極簡生活的精神不是在虧待自己,是不做無謂的浪費。

居住的品質不是來自於家具的數量,而是你在這間房子裡是否得到真正的快樂。有的人看到什麼買什麼,買了也未必真正用得上,一段時間後連拆都沒拆就又送進資源回收箱。有的人把家裡佈置地美輪美奐、樣樣不缺,但實際上待在家中的時間少之又少。有的人整天把自己打扮的光鮮亮麗,房子卻搞得一團亂,從不打掃整頓,連自己都不喜歡回家。這樣的家就算地段再好房子再大間,也稱不上什麼居住品質,因為身心不會真的舒適。

擁有一個家還不算是件了不起的事,要有一個期待回歸的家才算真幸福,就算一個人住,家還是必須有溫度、有態度,那才有家的味道。

你或許不是一個人住,但也不能不為可能的獨居生活預做準備,建立一個簡單而溫暖的安身立命之所,絕對是人生下半場的必要功課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丹提斯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