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可能都跟我有相似的感覺,小時候某些食物的滋味,現在好像再也找不到了,任憑現在的物資再豐沛,烹飪技法再精進,那樣的美味就是無法再現,像是人間蒸發,只能留存在記憶之中。


前段時間在某個電視節目中看到介紹艋舺美食,有一家賣什菜麵的五十年老店,我跟父母看得滿嘴生津,三十年前那種美味一下子全躍然眼前,當下決定一定要找一天去探訪一下。


大概是行前抱了太大的期待,真正吃到那碗麵時反而沒有真正被滿足,不知是不是小時候的印象太美好,這家店讓我們有小小的失落。什菜麵的味道美則美矣,但是總有搔不到癢處的缺憾,我們只能勉強打了八十分。


八十分不算差,但離回憶裡的一百分,乃覺三十里。


老媽也常告訴我一個故事,她的小時候生活更苦了,平常哪有讓她吃外食的可能。每次當她跟在外婆身後去菜市場,總會經過一攤冒著香氣的肉羹攤,她說那香味應該是人間最好的味道。


只要經過,她的眼睛就會一直盯著攤子上那一大鼎的肉羹湯出神,心裡總是期盼著外婆會拉她坐下來吃一碗熱騰騰的肉羹再走,但任她吞嚥再多的口水,這個企盼從來沒有實現過。


那時她在心底狠狠發了一個宏願:「要是將來我長大會賺錢了,我一定要來吃上一百碗!」


她講這件往事大概也不下百次,但每一次都是生動激昂,宛如昨日。


她說,後來真的有經濟自主權了,那個攤子也不知流落到何方了,就算攤子還在,她也絕無可能有那樣的肚子可以吃下一百碗肉羹,但是兒時味就這樣深深烙印在她的大腦嗅覺區,之後吃到的肉羹再怎麼美味也無法跟那碗吃不到的肉羹相比。


我比我媽幸運,她沒有讓我忍受吃不到美食的煎熬,所以我不必發一個會像杜甫一樣吃到撐死的願望,但是對於追不回的舊時滋味,所懷抱的失落卻是相仿的。


後來我思索出一個觀點,在物質匱乏的年代,人的味蕾是比較好款待的,而胃袋是比較容易滿足的。所以未必是現在的食物不如從前,可能是我們的嘴早就被養刁了,標準早已不可同日而語,只好把記憶裡的味道形塑成永遠到不了的巔峰,然後告訴自己味道不古。



味覺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,透過味道,我們可以很輕易地穿梭時空,幫你回到最想重溫的年代、居住的地方。我或許會想不起十歲之前發生過的一些往事,卻絕不會遺忘那年吃過的一碗牛肉麵、酸辣湯、米粉湯或是蚵仔麵線。有了味覺,幸福時光才像是有了佐證而被定格了下來。


有的人會為了尋找記憶中的味道,在大街小巷中穿梭,不管是烈日灼身或長夜將盡,總要找到了才能滿足;我雖沒有那麼瘋,但只要有閒,還是會想沿著回憶的小徑,找一攤小吃,一解歲月的饞。


你有難忘的舊時味嗎?找個時間重新品味吧。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丹提斯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