欠債還錢本是天經地義,但若討債的方式太粗糙,債權人就反而成為理虧的一方了。


    有個新聞是這樣的,一個國中生已有四個月都沒有繳營養午餐費,承包學校營養午餐的便當業者為了催收欠款,就在這個學生的便當盒裡放了一張紙條,上面寫著:想吃飯,先繳錢;不想吃,也要還錢!


    看到字條的學生,自尊心大受打擊,難過到一個人躲起來;回去跟家長反應後,父母氣沖沖向媒體揭露,一經報導,便當業者羞愧地出面道歉,不僅向學生及其家長,也向社會大眾,還表明經此教訓,可能不再承包營養午餐業務,只專心做自己的便當店就好。


    這個新聞暴露的問題很多,也很値得拿出來討論。


    第一,老闆的催款方式實在不高明。雖然他一直說自己是因好幾次的口頭提醒都無效後才出此下策,而且認為這是一種幽默的方式,絕對沒有惡意,沒想到會造成學生心靈創傷。討債的人不管再怎麼有幽默感,相信都還是會給欠錢的一方帶來壓力,尤其是一個青春期的孩子。


    第二,學校的應變機制實在太差。學生欠繳午餐費,老師應該不會不知道吧?為何沒有介入了解,反而是讓學生直接面對業者呢?難道沒有一個應變機制,讓班費先代墊支出,學生再慢慢還給班上。


    第三,學生到底有沒有忠實地向家長告知?有的學生可能認為自己家境不佳,不忍心再向父母要錢增添負擔,所以家長根本被矇在鼓裡,這樣的孩子雖孝心有餘,卻不是解決問題該有的態度,老師與家長可能要重新教導孩子如何尋求正確的支援。


    第四,他的母親出面跟媒體爆料恰不恰當?欠別人的錢本來就該還,這個媽媽說自己是因為照顧臥病在床的婆婆,所以一直沒時間繳,這個理由似乎說不太通。貧窮不是罪,如果真有困難,也應該跟老闆當面溝通,而不是用拖字訣,更不該在後來以跟媒體爆料來當成「報復」手段,表面上看似他們扳回一城,但其實對孩子是二次傷害,這個孩子將來在班上會不會變得更孤立?更不能受到正常的目光與對待?


   

    這個老闆看來也是老實人,不像那種惡意討債的壞蛋,要不然也不會拖了四個月才想出這樣的方法;如果他認為自己也是小本經營,承擔不起長期的賒欠,應該先跟校方反應,由校方的愛心補助款先支應,而不是斷然停止供應,畢竟國中的孩子還在成長的黃金階段,實在是禁不起這樣的營養失衡。


     我也必須提醒家長,不要常常假愛之名,卻行傷害之實,自以為要幫孩子出一口氣,卻弄得仇痛親也不快,到頭來兩敗俱傷。


    而且孩子何辜?他沒有謀生能力,卻必須承擔大人疏失帶來的懲罰,我想他的難過跟陰影都會影響將來的人格發展。不要小看這一件事的衝擊,有時候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,都足以構成一生抹不去的傷害,學校的輔導老師可能要多給予鼓勵。


    事件引發的軒然大波,可能是所有當事人與學校都始料未及的,就我來看,每一方都有錯,也都該打五十大板;但若能把這樣的一次教訓當作以後所有學校的借鏡,又未嘗不是一件好事。
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丹提斯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